热门关键词: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资讯

全国服务热线

185 0373 9988

和远气体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三亿体育官网营评述

作者:小编时间:2024-08-15 03:12 次浏览

信息摘要:

     公司一直致力于各类气体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以及工业尾气回收循环利用,主要业务分为...

  

和远气体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三亿体育官网营评述

  公司一直致力于各类气体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以及工业尾气回收循环利用,主要业务分为六大板块:大宗气体、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硅基功能性新材料、尾气回收、清洁能源、工业级化学品,产品广泛服务于化工、钢铁、食品、家电、机械等基础行业以及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分子公司28家,终端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型气体公司。

  大宗气体主要包括医用氧气、工业氧气、食品氮气、工业氮气、氩气、氦气、二氧化碳、乙炔、丙烷、各类混合气等多种气体。

  公司分别在宜昌、潜江、襄阳、黄冈建设了四大液态气体生产基地,并以基地为中心在武汉、黄石、咸宁、宜昌、荆州、荆门、襄阳、十堰等地建立了瓶装连锁公司,形成了“瓶装气体、液态气体、现场供气、园区管网”的供气模式,四大供气模式合理布局且相互依存,形成了完善的上下游产品链。目前公司大宗气体生产、销售、物流网络实现了华中地区全覆盖并辐射全国。

  瓶装气体模式是指采用工业气瓶供应气体的模式,公司将生产或外购的液态产品销售给各地的自有充装站充装成瓶装气体,或者直接采购瓶装气体,经运输销售给终端客户,可以安全、及时、快捷地为客户就近提供各类气体产品。瓶装气体主要服务于用量小、用气点较为分散或作业场合特殊的客户,例如汽车生产中的切割工艺、卫生院的医用氧等。除了普通的单瓶气瓶供应,对于用气量中等的客户,公司还提供汇流排、集装格、杜瓦瓶等多种瓶装供气方案,以满足客户的各种用气需求。其中,汇流排、集装格的特点是便于气瓶集中管理,主要适用于大量使用瓶装气体的用户;液态杜瓦瓶的特点是供气时间长、纯度高、气源稳定、安全可靠、占地面积小,适用于用气量中等(10N立方米/h以内),供气可靠性要求高,或要求提供冷源的客户。

  液态气体模式是指以自有的液态生产基地生产液态气体,或利用已有的大宗用气项目富余的液态产能,通过槽车和低温储罐向客户提供液态气体的模式。液态气体模式为在客户现场安装包括低温液态储罐、汽化器、自动压力控制系统、输送管道、流量计等一系列设备,双方按重量或流量计读数结算用气量。该模式一般适用于液态产品月用量在50立方米以上的客户。

  现场供气模式是指公司在客户的生产现场建设空气分离装置或工业尾气回收提纯再利用装置,通过现场生产的形式一对一向客户供应工业气体。现场供气前期投入较大,但企业一般会与客户签订长期合同,达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的特点。现场供气模式不受运输的制约,无明确的销售半径,主要针对电子、钢铁、化工等对工业气体有大量持续需求的单个客户,以降低用气成本、保障供气安全和稳定为原则,为不同领域的客户量身定制气体解决方案。

  园区管网供气模式是指在一个区域建立生产基地作为供气中心,并通过管道输送的方式向一个区域内多个用户集中供气的模式。与此同时,生产基地的富余生产能力还可以通过液态气体和瓶装气体的方式向销售半径覆盖范围内其他用户销售。管道输送的销售半径一般取决于园区的地理位置,一般来说生产基地与用户集中的工业园区不超过20公里,或在园区内直接投资现场制气设备进行一对多供气。此类供气方式具有用气安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质量稳定可靠等特点。

  园区管网供气往往伴随着现场供气模式,现场供气通过园区管网进行输送。区别在于,现场供气为单一特定的公司量身定制;园区管网供气不具备唯一性,针对用气客户集中且用量很大的工业园区,可对园区内所有客户的用气需求统一规划、园区管网统一布局。

  2021年,公司结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宜昌化工园、潜江化工园的资源、能源、区位等优势,利用园区内丰富的氟、硅、氯、碳、氢、氨、硫等基础资源,以及公司在合成、分离和提纯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始向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氟基、硅基、氯基、碳基、氨基等),硅基功能性新材料(氨基、乙烯基、环氧基、酰氧基、烷基、苯基、硫基等)等高端产业链延伸。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硅基功能性新材料这两类产品是公司打造未来核心竞争力,实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气体公司”发展愿景的重要支撑。

  公司正在加快建设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项目和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项目,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一期主要产品包含电子级三氟化氮、六氟化钨、三氯氢硅、二氯二氢硅、四氯化硅、正硅酸乙酯、硅烷、乙硅烷等电子特气,以及氨基、乙烯基、环氧基、酰氧基、烷基、苯基、硫基等系列硅基功能性新材料;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主要产品包含高纯氢气、电子级超纯氨、电子级氯化氢、电子级氯气、电子级溴化氢、电子级三氯化硼、电子级三甲基铝、电子级甲烷、电子级一氧化碳、高纯羰基硫等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LED、太阳能电池、光伏、光纤、玻纤、树脂、硅胶、改性涂料、重防腐等行业,在光刻、刻蚀、成膜、清洗、掺杂三亿体育官网、沉积等工艺环节作为刻蚀剂、保护剂、清洗剂、掺杂剂、催化剂或原材料使用。

  目前,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一期规划的三氯氢硅、四氯化硅已经稳定运行并实现销售;5000吨/年的电子级硅烷、500吨/年的三氟化氮产品已开始试生产;硅烷偶联剂及氟基电子特气即将于下半年逐步分批建成投产;二期投建的15000t/a电子级硅烷项目也已进入建设阶段。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项目年产2万吨生产能力的电子级高纯氨(当前存储充装2万吨、纯化1万吨)已开始销售;解析气提纯制取高纯一氧化碳、高纯甲烷、15.27万吨氨水、食品二氧化碳与电子特气项目(高纯气、标准气和混合气混配)、年产1.7万吨电子材料(一期)项目(厂外专用管廊和脱碳装置、年产并充装200吨羰基硫、500吨氯气、6300吨氯化氢并年经营储存2万吨氨气、1千吨甲烷和1百吨浓硫酸)等产品均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即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新增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项目所规划的主要产品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试生产。

  两个产业园项目具有资源化、规模化、循环化、绿色化的优势,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节能降耗和减少碳排放的目的,延长了产业链,降低了成本,极大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两个产业园地处华中,毗邻长江黄金航道,高速四通八达,向东可至长三角沿线,向南可辐射珠三角经济区,向西可达成渝西部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能为这些区域的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光伏、新能源、高端制造等产业提供迅捷优质的服务。国内客户对电子特气、电子化学品、功能性新材料有强烈的国产替代需求,国内市场机会巨大,国外市场前景广阔。

  清洁能源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用氢气、纯氢、超纯氢和LNG液化天然气。客户群体有加气站、新能源加氢站、芯片工厂、液晶面板厂、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光伏、光纤工厂等。

  公司2012年开始在宜昌市兴发集团600141)新材料产业园内建设了年产2000万立方米的氢气生产基地,利用兴发园区氯碱尾氢回收提纯制取高纯氢气和燃料电池用氢,广泛服务于高纯氢气和燃料电池用氢客户。

  2021年,围绕湖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及发展战略,公司在潜江化工园建设了年产能达3.2亿立方米的氢气项目,配备有20组氢气充装位,可同时给20台氢气管束车进行充装。其主要利用上游煤制氢尾气回收提纯制取超纯氢、高纯氢和燃料电池用氢,为打造氢能全产业链生态提供了支撑,有效解决了氢资源问题,成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实现“双碳”目标、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于2022年正式投产,是目前国内在规模、建设标准、品质方面均具有领先优势的超纯氢气、高纯氢气和燃料电池用氢气生产基地。

  公司抓住国家产业升级和环保政策趋严的契机,将气体分离、提纯技术成功运用到光纤通信、能源化工、钢铁、光伏和半导体芯片等节能环保领域的尾气回收再利用,获得了多项专利。其模式主要为通过在现场建设回收净化装置,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回收,提取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气体,来供给企业或园区内有需求的其他企业循环使用,或用来丰富公司自身的上游资源。这种一站式综合气体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园区内的多个需求,形成多版块联动和物质流动的良性循环,不但降低了工业园区内企业危废处理的成本,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通过将工业尾气分离成各种有用的气体,变废为宝,可以大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给公司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

  公司生产的工业级化学品主要包含工业级液氨、氨水、氯化氢、盐酸、正硅酸乙酯等,可用于钢铁、化工、医药等行业。2022年底,公司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的液氨和高纯氢主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液氨为工业化学品主要产品。

  公司工业级化学品一方面可以作为终端产品直接销售给客户,另一方面主要是用于尾气回收氢气的储存转换,以及作为生产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的原料,丰富公司自身的下游产品。例如,原料高纯氨气过滤后与超纯水混合得到氨水,氨水经过冷却进入缓冲罐进行浓度检测,检测合格后再过滤,最终得到高纯氨水;压缩后的原料氢气与高纯氮气进入合成氨装置,产出的原料氨再提纯得到电子级高纯氨等。产品的产销量可根据上下游市场的需求或价格变化进行调节,具备较高的灵活性。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和生产经营设备主要为水电能源、硅粉、盐酸、工业尾气、机器设备、运输车辆等。此外,公司也外购部分气体进行销售。

  公司生产的传统气体产品主要原材料为空气,能耗为电力。空气不需付出成本,电力能源在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约占总成本的70%左右,电力为政府定价,价格较为稳定;尾气回收模式中工业尾气也属于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其他还需采购一些辅助材料和周转材料,如水、气瓶、维修材料等。

  公司在建的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项目和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项目,建设期以大宗设备采购为主,投产后原料采购占比将增大,达到总采购额的80%,其中又以硅粉和盐酸份额占比最高,其他辅料占比则较小。目前市面上硅粉库存比较充裕,市场环境总体稳定。盐酸方面,宜昌是华中地区盐酸供给大区,公司已签订长期供应商及后备供应商,应对盐酸市场峰谷期的调节。随着下游产品的生产,系统会实现氯循环,盐酸的使用量会减少。

  除自产产品外,公司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还会进行外购成品气体:①公司在自有产能不足,或长距离的运输导致成本上升时,为满足客户需求也会外购液态氧、氮、氩、氢及LNG等气体成品;②为了一站式满足客户多样化用气需求,丰富公司产品线,公司会根据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外购自身并不生产的成品气体,如二氧化碳等。

  公司采购行为主要分为以下三类:①日常零星物资,包括生产辅料、办公用品等;②大宗统一采购物资,即生产主要材料,包括液态气体产品、电石、金属硅、盐酸等;③投资行为物资,具体指车辆、生产设备、液态气体储存设备、土地厂房、现场制气和管道供气项目所需物资等固定资产类。日常经营零星物资、大宗物资、投资行为物资均由公司采购中心负责;其他的采购行为主要为电力等,液态基地产生的电费主要与国家电网结算或与客户的项目现场结算。

  公司实行“总部集中采购、委托授权实施”的采购管理模式,采购部门按规定在合格供应商范围内进行集中采购,竞价招标,并对采购价格进行跟踪监督。采购行为一律按“计划→审批→采购→入库→开票→付款”结算方式进行。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制度》、《采购权限及流程》、《采购招标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办法》、《气体产品采购管理办法》、《重要物资验收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用于规范采购申请计划、招投标管理、验收入库等重点环节的管控。同时,依托ERP系统及OA信息平台促进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规范供应链内部管理流程,着力打造一体化、高效化的供应链。公司以年、季、月生产经营计划和生产单位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围绕公司、顾客与相关方需求,保证采购物资质量、提高采购计划完成率、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管理的效能,优化流程责任,以保障采购过程有效实施。

  公司的采购流程体系成熟完善,目前已经建立了稳定的采购渠道,并与一些优质供应商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供应商管理方面,公司重视供应商信息积累,加强供应商开发及储备工作,建立了供应商合作及信息档案名录,包含企业信誉及表现、技术力量、品质保证、财务状况、价格优势、业绩案例等,以此来评判其对应的供货和服务能力;同时,公司还构建了供应商服务评分体系,采购中心联合使用部门及专业技术部门按年度分批次开展供应商评审,将评价维度重点定为“质量、成本、服务、交期”4个方面进行评估,依据评审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通过激励手段促进供应商自我完善、持续改进,实现供销双方合作双赢。

  随着两大产业园的开工建设、产品品类的增加,公司对销售架构进行了重组,完成了销售管理及业务团队的搭建。公司组建了七大销售事业部,包括瓶装连锁事业部、液态气体事业部、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事业部、硅基功能性新材料事业部、氢能及尾气回收事业部、工业级化学品事业部、LNG事业部。各事业部根据业务特点,对市场区域、主营产品销售开展市场发展规划及管理,并通过实行内部绩效对比,促进竞争和业务提升。

  公司产品以直销模式为主、经销模式为辅。直销客户分布较广,直接面向终端客户,此类客户增长较快,终端覆盖能力较强,对配送速度以及品种要求高,对公司业务及发展的影响也较大;经销商则以充装站分销及贸易分销为主,公司的经销业务占比较小,主要针对分散、偏远、用气量较少的客户。公司目前的销售模式主要为:①瓶装气体销售模式,公司将生产或外购的液态产品销售给各地的自有充装站充装成瓶装气体,或者直接采购瓶装气体,通过充装站的销售网络分销给当地终端客户,也有少量产品直接销售给经销商;②液态气体销售模式,公司将生产或外购的液态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客户,或通过公司的分销网络销售给终端客户,也有少量产品直接销售给经销商;③现场制气、管道供气、尾气回收等主要为直销,由公司直接与客户签订合同。

  公司利用销售网络密切关注市场动向,提高对市场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及时进行调整从而避免价格损失。受运输半径的限制,气体的价格存在区域性的差异,由区域中的气体供需格局决定。同一区域,根据用气量大小不同,存在运输成本的差异,对于不同客户的定价也会有差异。公司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在当年行业平均价确定基准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运输距离、用气量大小、区域供需格局进行定价。公司制定了《新业务开发管理办法》、《现场供气业务管理制度》、《客户日常管理办法》、《销售合同管理办法》、《销售价格管理办法》、《销售确认管理办法》、《应收账款管理办法》、《核心客户管理办法》、《业务监管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严格把控公司的销售流程体系。应收账款方面,公司对客户进行及时、有效地回访,做到对客户信息实时掌控,并根据客户不同的信用等级调整其账款周期,提高公司的风险防范能力。

  公司涉及物流的主要是零售模式,管道供气、现场制气、尾气回收等用气模式不涉及气体产品的物流运输,但其富余产能也会以瓶装气体或液态气体模式储存和运输。公司将基地生产的液态产品通过槽罐车配送到各地的子公司和用气量较大的客户,二者都配备液态储罐。对于用量小而散的客户,子公司会将液态气体分装成瓶进行配送。公司的调度中心会根据子公司及大客户需求提前一到两天安排配送计划。由于用气量大的客户及其子公司配置储罐,用气需求具有一定的缓冲周期,公司可根据运力情况提前或延后配送,实现错峰调整,使得车辆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在工业气体行业中,瓶装气体存在单位供气量少、需要频繁更换等特点,气瓶的储存与运输是销售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否有效管理直接决定了公司在瓶装气体市场竞争力的高低。公司制定了《客户气瓶管理办法》等制度,以业务和客户为导向,以客户工作流程为起点设计管理,重点对物流、充装等涉及气瓶流转的作业流程进行创新,既关注降低车辆费用,又非常注重提高物流管理中参与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由于公司的瓶装气体在湖北市场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终端用户密度大,且拥有分布全省的气体充装站,使得有效运输半径能够控制在50公里以内,并形成以线路物流为导向的主动发货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为:集中各个用户的需求统筹安排、按固定线路整车配送、减少送货的次数;增加每个用户、每个批次的送货量,提高运输效率;直接将货物运送到车间和生产线,从而能够尽量减少客户的库存占用;当客户采购时间及数量超出每天的运输规律时,公司可以安排临近线路的车辆实行配送,以此来保证客户的特殊生产需求。这样通过对客户地理位置和用气信息的分析,规划高效配送路线的方式,有效利用了运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形成物流高效的基础。

  液态气体是瓶装气体的上游产品,液态气体模式是通过槽车和低温储罐向客户提供液态气体,相对于瓶装气体模式服务环节减少,省去了频繁更换空瓶,充装及搬运环节的大量人工成本,运输成本更低,运输半径更长。适用于距离稍远,用气量较大,或不具备管道供气、现场制气条件的客户。液态气体销售半径一般不超过300公里,也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公司的液态气体运输模式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管理得出最有效的运输方案,每辆车均联网地理信息系统,自动显示闲置车辆情况、停放基地、车辆运输状况等信息,并结合配送时间、配送量,比较送货油耗、过路费,计算生成成本最低的配送路线,根据能够装满一车的原则对客户自动组合,安排送货线路。这样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统模式下配送完单一液体采购量少的客户后,再返回到采购地装车的跑空车现象,运营效率高。对于部分用气规模较大且需求较为稳定的客户,公司在客户处专门设立储存装置,先将液态气体配送至客户现场,再转换为气体供客户使用。客户处的库存必须按照公司有关规定实施存货管理,真实反映收发存情况。客户现场的每个储罐均安装了液位计,实时显示液位,方便物流调度的统一安排,同时在卸液前后也可以作为过磅的参考。

  多年来物流运输安全作为公司安全的管控核心,坚持以公司/车辆/人员资质100%合规为前提,以零事故为安全管理目标;通过信息化推进物流安全管理,公司运输车辆均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车辆和供气设施上均安装了远程监测系统。配送监控中心对远程运输车辆的司机状态、运输状况以及供气设施的液位、压力、流量等情况进行24小时全程监控,从“客户订单→运送分配→在途管理→到达现场”均能在线监管,保证了产品运输过程的安全。通过统一规范的车型和车辆安全配置,标准化的维修保养规范来予以物流安全保障;通过打造学习型物流管理团队,防御性驾驶员团队,安全标准化建设,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来确保物流团队安全意识行为、安全专业过程、安全标准化提升。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气体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行业目录及分类原则,公司所处行业为“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C2619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工业气体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国民基础工业要素之一,工业气体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传统行业主要为钢铁、化工、石油,新兴的应用领域包括金属加工、航空、玻璃、电力、电子、半导体等,被喻为“工业的血液”。

  国外企业具有先发优势,国内企业迎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起步早、工业基础雄厚,工业气体行业在西方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全球工业气体需求的主要市场仍然是北美和欧洲,但增速显著放缓;亚太地区近年来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拉动全球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以往钢铁企业、化工企业的气体车间或气体厂主要从事自用气体的生产。20世纪80年代起,外资企业开始进入中国气体市场,通过收购、新设等方式建立气体公司,向国内气体用户提供气体产品。随着气体供应商供气模式的引入,国内企业原有的气体车间、气体厂、供气站等纷纷发展为独立的气体公司,逐步形成了中国气体行业,推动了中国气体市场的发展。

  全球工业气体增速平稳,中国复合增速高于全球。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工业气体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初具规模,到90年代后期开始快速发展。需求的稳定为工业气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2014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以平均10.41%的增速快速增长,中国工业气体市场也保持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中国逐步进入经济新常态,工业增长趋于平缓,中国工业气体市场整体增速也由快速增长时期过渡至稳步增长时期。据亿渡数据,2022年全球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为10238亿元,2026年有望增长至13299亿元,年复合增速在7%左右,2022年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为1964亿元,2026年有望增长至2842亿元,年复合增速约10%,高于全球市场规模增速。

  高新产业300832)不断突破,带动电子特气国产替代速度加快。未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新兴分散用气市场将逐渐崛起,集成电路、显示面板、LED、光纤通信、光伏、医疗健康、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下业快速发展,工业气体行业发展将逐步成熟。国家政策支持、国外资本引入、国内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等因素还将进一步推动特种气体细分领域的高速发展。尤其在电子特气领域,近年来,全球半导体、显示面板产业逐步向国内转移,半导体集成电路方面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得到大力推动,产业的发展将形成对电子特种气体材料需求的有效带动,国内电子特气厂商经过多年发展,逐步突破了相关认证壁垒与技术壁垒,并且在限制政策下,国内下游厂商优先选择国内电子特气企业进行配套,认证周期有望缩短。未来,凭借产能扩张速度快、人工及原材料成本低等本土化优势,电子特气国产替代的产品品类以及规模将持续提升,不断促进工业气体行业的发展。

  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功能性硅烷市场规模持续攀升。功能性硅烷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玻纤处理剂已发展到如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塑料、橡胶、涂料、粘合剂以及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虽然我国功能性硅烷的研发和生产技术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主要功能性硅烷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已接近或超越国际水平,并形成了全球领先的产能和产量规模,拥有较强的成本优势。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从全球市场来看,2018年全球功能性硅烷消费量约41.6万吨,到2023年增长至53.8万吨,2018-2023年年复合增速为5.3%;从国内市场来看,2018年我国功能性硅烷消费量达17.1万吨,到2023年增长至27.75万吨,市场规模高达百亿,我国已成为全球功能性硅烷第一大消费市场。由于国外功能性硅烷生产厂商因成本压力和产业配套限制而难以大规模扩产,加上我国环保监管的加强,预计中国功能性硅烷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持续提升,国内硅烷行业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增加。

  工业气体应用于冶金、钢铁、石油、化工、电子、医疗、环保、玻璃、建材、建筑、食品饮料、机械等众多基础性行业,故其周期性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周期一致,受下游单一行业波动影响较小。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工业气体零售市场的经营状况与下业的景气程度密切相关。钢铁、化工等传统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度较高,存在一定的周期性特征。随着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气体的应用领域得到极大拓展,同时食品饮料、医疗卫生等抗周期行业需求不断提升,行业周期性波动进一步弱化。

  大宗用气市场的下游客户多为钢铁、冶金和新型煤化工等行业,受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较大。但由于现场制气项目通常与客户签订有最低采购量的购销合同,价格也会根据成本的变化进行调整,收益能够基本稳定。即使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受到一定周期性影响,专业气体生产企业的收益也不会受到显著影响。

  工业气体行业是我国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将持续推动公司大宗气体、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硅基功能性新材料、尾气回收、清洁能源、工业级化学品六大业务板块在传统及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国家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政策为工业气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良好的支持环境,特别是推动了行业向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品牌建设和节能减排等方向的发展。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我国的工业气体行业监管体系逐渐健全,同时也为下业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工业气体行业的上业主要为设备供应商(空分设备、提纯设备、储罐等储存容器设备、槽车等运输设备)、能源提供商、基础化学原料供应商等,最主要的原材料为自然中的空气、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尾气以及外购的工业气体。大宗气体原材料主要为空气或工业废气,原材料价格低廉,成本主要集中在能源消耗方面。而合成气体、特种气体和功能性硅烷的原材料一般为外购的工业气体和化学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上业原材料的价格、供应水平及发展对行业有着较大影响。不过一般来看,气体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利用多种方式降低原材料成本变动对于公司经营的不利影响。

  工业气体行业的下业过去以钢铁、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为主,展望未来,电子、食品、医药、新能源、氢能源等新兴行业的气体需求增速将显著超越传统行业。由于工业气体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单一下业的经济波动对工业气体行业的影响较小,另外工业气体在下游用户原料成本中占比很低且需求具有刚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客户对气体价格敏感度较低,因此专业气体公司拥有较强的议价权和成本转嫁能力,能够保持稳定的利润空间。

  随着工业气体的发展,下游产业对于工业气体的纯度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特种气体作为工业气体的重要分支应运而生,将成为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特种气体行业具有技术水平高、生产壁垒高、产品毛利率水平高的“三高”特点,市场份额长期以来被国外气体行业巨头垄断,在国家政策和技术的发展和推动下,国内气体公司在特种气体行业发展迅速,相关产品的国产化率不断提升,某些单项产品竞争力甚至已经可以与国外领军企业抗衡。

  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显著的增长。据亿渡数据,从2017年至2021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从175亿元增长至342亿元。展望未来,随着特种气体在下业中的广泛应用和国产化替代加快,预计到2026年,中国特种气体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808亿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为18.76%,进一步印证了特种气体市场的强劲增长潜力。

  特种气体进一步可分为电子特种气体、高纯气体、标准气体等,其中电子特种气体又是特种气体的重要分支。2021年,我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约216亿元,在全部特种气体中占比达到63%,其发展更为迅速,增速保持连年增长。电子特种气体种类众多,广泛应用于离子注入、刻蚀、气相沉积、掺杂等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电子器件的成品率和性能,为电子行业的核心原材料。据亿渡数据,2021年,电子特气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占比达43%,其次为显示面板,占比21%,LED和光伏分别占比13%和6%。

  在以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为核心的泛半导体产业链带动下,我国电子特气市场快速扩容,市场潜力巨大。集成电路行业方面,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10458.3亿元,同比增长18.2%,近些年来均保持高速增长,且未来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显示面板行业方面,据DSCC数据,2019年中国显示面板产能占全球市场份额约70%,2020年约占74%,预计在2025年产能占比将达到92%,国内产能扩张以及OLED面板渗透率的提升将进一步打开显示面板行业增长空间。光伏行业方面,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216.88GW,同比增长148.1%,近年来增速亮眼。硅碳负极方面,据EVTank数据,2023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81.8万吨,同比增长16.8%,其中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71.1万吨,较2022年的137万吨同比增长25%,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向CVD法的新型硅碳负极转型趋势明显,头部车企和电池制造企业开始规模化应用,以上诸多因素均会有力带动上游原材料电子特气需求的迅猛增长。

  功能性硅烷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复合材料、橡胶加工、塑料加工、密封胶、粘合剂、涂料、金属表面处理和建筑防水等。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功能性硅烷的消费一直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水平正相关,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带动和新兴工业应用领域的开发。

  未来五年内,受新能源行业需求拉动,复合材料领域将以较快速度增长,传统消费领域如橡胶加工、粘合剂、涂料和塑料加工等的需求也仍将构成功能性硅烷消费需求的绝大部分,并保持稳定增长。例如:橡胶领域方面,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橡胶轮胎产量随之也不断提高,政府先后出台多项绿色轮胎产业政策,引领轮胎工业的绿色制造及消费,推动轮胎产品升级换代。绿色轮胎使用白炭黑和含硫硅烷制备,可大幅降低车辆行驶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轮胎使用寿命及行车过程的安全性。据华安证券600909)研究所分析,预计未来国内该领域对功能性硅烷的需求量将保持约1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此外,建筑建材也是功能性硅烷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主要用于密封胶、粘合剂、建筑防水和涂料等产品,在地产施工和竣工环节使用。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调整态势,但随着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的持续优化,购房者置业意愿将温和修复,“白名单”项目融资支持落地以及项目建设推进有望提振市场信心,带动新房销售边际好转。取消限制性政策,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市场。房地产市场企稳有利于功能性硅烷产品在建筑领域的需求回暖。

  功能性硅烷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用途可分为硅烷偶联剂、硅烷交联剂和其他功能性硅烷三大类。目前硅烷偶联剂是我国功能性硅烷中产量最大的一类品种,根据SAGSI数据,2021年我国硅烷偶联剂产量达到了20.77万吨,占功能性硅烷总体市场的68%,交联剂和其他功能性硅烷产量分别为8.12万吨和1.69万吨。公司硅基功能性新材料主要产品即为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属于新材料有机硅领域精细化学品范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品,广泛用于军工、建筑、化工、纺织、电子、电力、机械、复合材料、文物保护、生物工程等众多部门和行业。随着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产品在国内和国际需求量巨大,前景广阔。

  工业气体行业对于技术要求较高。无论是大宗气体、特种气体还是功能性硅烷,其种类繁多、生产工艺各不相同,如主要大宗气体通过空气分离获得,合成气体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特种气体需要气体的合成和纯化,功能性硅烷多为杂交结构,其生产流程更长,需要经过至少3-4道化学反应工艺。这些工艺要求制造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对原料工业气体的全面分析,以及复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设计。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不断积累丰富的生产经验、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生产的高精尖人才。尤其是特种气体领域,深度提纯的技术挑战难度更大,电子气体纯度往往要求达到5N及以上并保持稳定的供应能力;而功能性硅烷副产品多,若能够开发副产品的应用途径或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生产线的经济效益。

  工业气体行业是重资本开支行业。工业气体行业的生产环节需要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形成高资金壁垒。气体作为消耗品,既以气态也以液态存在,需要专业储存设备,如大量气瓶和液态储罐、气化器、减压装置等。作为危化品,还需具备专门的运输设备,并对运输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和严格控制,增加运输及监控设备的投入。

  工业气体行业有着较高的资质壁垒。由于气体易燃易爆易窒息的特性,政府将工业气体纳入危险化学品监管范畴,生产、充装、储存、运输、经营等环节都受到严格规定。企业开展工业气体业务需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政府部门申请相应许可证书,形成高资质壁垒,不仅需要生产、运输、管理人员取得相应的个人资质,还有着多道资质审核程序。再比如功能性硅烷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企业需要在经营过程中积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并取得相应的经营资质。

  零售气体市场方面,目前我国由内资企业主导,在地域上呈现较为分散的市场竞争格局,主要区域呈现少数专业气体生产企业与大量中小经销商共存的局面,同时也有一些大型的外资企业和配套型气体企业将自身现场制气的产品少量对外零售来消化富余产能;大宗供气市场方面,工业园区集中用户的管道供气市场对于参与者的资金实力、运营经验和品牌认知度要求较高,有着较高的进入壁垒,大型现场制气项目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现阶段,大型外资气体公司仍垄断和引领了全球气体工业的发展。在电子特气供应方面,国际上仍为发达国家公司主导。根据TECHCET数据显示,林德、液化空气、大阳日酸和空气化工四大国际巨头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市场高度集中,国内企业供应本土电子特气份额不足15%,同样被外资公司控制。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品种等综合实力方面与外资巨头有较大差距,相关技术更多还在解决“能用”的问题,部分涉及到“好用”的层面,我国电子气体供应“卡脖子”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工业气体下游应用中新行业的占比逐步提升,气体行业也在加速布局特种气体这一技术壁垒更高的新赛道。由于过去以工业气体为主要营收来源的气体龙头企业与区域内的下游客户建立了较为紧密的联系,因而各自形成了较强的区域优势,在布局特种气体业务的过程中,产品需在全国乃至海外市场打造竞争力,气体行业的区域格局将被重塑。国内区域性的气体公司已成长壮大,企业发展方向各有侧重和特点,已经处于快速发展的赛道,在某些品种上逐渐打破外资垄断,引领国内企业共同与外资公司展开竞争。在功能性硅烷行业,我国功能性硅烷市场竞争较为充分,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有迈图高新、赢创、道康宁等。功能性硅烷行业具有典型的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特征,随着产能向国内转移,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功能性硅烷生产基地。随着国内环保政策加严,行业内落后产能淘汰,规模效应显现,未来我国功能性硅烷生产将继续呈现向行业内具备规模、技术、成本和产品优势的企业集中的趋势,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公司在国内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不断强化销售,推进改革创新,现已从单一的气体供应商发展壮大为包含多种供气模式的综合性气体应用服务商。公司大宗气体业务在华中区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硅基功能性新材料、尾气回收、清洁能源等领域,伴随着两大产业园产能的逐步释放,已经开始规划并参与全国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气体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自设立以来逐渐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是国内知名的综合型气体公司。公司现为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理事单位,湖北省工业气体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理事单位,以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湖北省安全生产技术协会、湖北船舶协会、湖北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等会员单位。

  在传统工业气体领域,虽然气体行业准入门槛较高,但经过多年的良好发展,公司已形成了较强的区域优势,处于快速成长阶段。1)市场竞争方面,公司已分别在宜昌、潜江、襄阳、黄冈建设了四大液态气体生产基地,瓶装气体销售网络覆盖全省,液态大宗气体在华中地区拥有较高占有率,独特的循环经济型园区集群供应模式与尾气回收循环再利用相结合,客户结构层次稳定,持续保持区域行业内的领先地位。2)专业技术方面,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形成了丰富的技术积累,已在多个行业细分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与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研发平台大力进行相关技术研发,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研发项目,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生产服务方面,公司行业资质齐全,达到全国范围内的领先水平,拥有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相对其他气体生产企业,更能够为客户提供低成本、全方位、及时、稳定的定制化一站式服务。

  在新兴产业即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硅基功能性新材料业务领域,公司作为新进入者,已处于导入和销售阶段。公司将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依托宜昌、潜江两个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产业园的产品投产,分销与直销并行,在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LED、第三代半导体行业全力拓展客户;与国内同行开展产品合作,提高产品销售种类,增加与客户的合作黏性;结合市场新需求,增加产品研发投入,以创新驱动市场,增加市场份额,形成在电子特气、电子化学品及新材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气体合成、分离、纯化、低温等核心技术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增加研发投入,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科研院校一起,力争在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电子级超纯大宗气体、硅基功能性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以及大型空分配套、稀有气体提取、工业尾气回收净化再利用、液氮冷冻技术应用、标准气体制备等领域不断延伸与拓展,致力于将和远气体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气体公司。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依靠丰富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在行业内的地位不断提升,并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公司现为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理事单位,湖北省工业气体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理事单位,以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湖北省安全生产技术协会、湖北船舶协会、湖北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等会员单位。

  公司获得了市场及相关部门的肯定,成为湖北省知名气体供应商。2019年,公司被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评为“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示范企业”;2021年,又被其评为“首批湖北省上云标杆企业”,获得了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授予的“‘十三五’中国气体行业50强企业”荣誉称号;2022年,被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评选为“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宜昌市委、市政府评为“宜昌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被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评为“员示范经营户”;2023年,被龙舟坪镇政府评为“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企业”,被长阳县工商业联合会评为“清廉民企示范点”,宜昌市人民政府授予公司第五届“宜昌市三峡质量奖”荣誉称号,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选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4年上半年,公司被宜昌市委、市政府评为“宜昌市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先进集体”、“宜昌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被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授予“湖北精品”荣誉称号。

  公司生产经营的气体产品丰富,主要业务分为六大板块,不仅包括氧、氮、氩等传统大宗气体,氢气、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随着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项目和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项目的建成投产,公司还将新增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硅基功能性新材料等多种产品品类,公司在产品种类多元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做到“一站式服务”。

  对于氩气、氢气、氦气和液化天然气这类生产成本较高的气体,公司创新性地以回收尾气并分离提纯的方式生产,在丰富自身气体品种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气体生产成本,同时多元化的产品也可以抵御部分产品价格不可把握的波动性风险,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和竞争力。

  对纯度和质量高标准要求的食品级液氮和医用氧,公司具备技术和资质上的领先优势。公司的食品级液氮技术成熟,在湖北省市场具有绝对优势;在医用液氧领域,公司为湖北省仅有的少数几家有许可经营牌照的企业之一,下属的相关分子公司也具有生产或配送医用氧的资质。

  公司两大产业园项目产能已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陆续释放,目前三氯氢硅、四氯化硅、电子级高纯氨已实现销售,其他产品也将于2024年逐步分批建成投产。其中,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一期主要产品包含电子级三氟化氮、六氟化钨、三氯氢硅、二氯二氢硅、四氯化硅、正硅酸乙酯、硅烷、乙硅烷等电子特气,以及氨基、乙烯基、环氧基、酰氧基、烷基、苯基、硫基等系列硅基功能性新材料;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主要产品包含高纯氢气、电子级超纯氨、电子级氯化氢、电子级氯气、电子级溴化氢、电子级三氯化硼、电子级三甲基铝、电子级甲烷、电子级一氧化碳、高纯羰基硫等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随着产业园的建成投产,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电子特气、电子化学品、功能性材料产品将满足我国半导体、通讯、医疗等新兴产业的需求,将极大拓展公司在电子特气、电子化学品、新材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国产替代,打破外资气体公司的垄断而贡献力量。

  公司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综合气体供应商之一,建立了广泛的营销网络和配套团队。工业气体和电子特气产品业务在覆盖周边省市的同时,也正积极在全国范围内布局,致力于将公司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气体公司,对照国际标杆逐步向海外延伸。

  随着两大产业园的建设和产品线的拓展,公司对销售体系进行了重组,建立了完备的销售管理和业务团队。目前,公司已设立七大销售事业部,分别为瓶装连锁事业部、液态气体事业部、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事业部、硅基功能性新材料事业部、氢能及尾气回收事业部、工业级化学品事业部和LNG事业部。各事业部针对不同的市场区域和主营产品进行独立的市场发展和管理,同时通过内部绩效考核等方式来激发销售活力、刺激业务增长。

  公司坚守“质量至上、客户至上”的原则,已建立一套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行业内领先的典范,公司通过了“四标一体”(ISO9001、ISO14001、ISO45001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连续获得多项质量奖。公司在每个生产基地均配备了专业质检部门,实现生产过程全流程的质量管控,确保每一批次产品都符合公司标准。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正在兴建的国际一流标准的分析与检测中心,配备了ICP-MS、ICP-OES、GC-MS、HALOCRDS光腔衰荡光谱仪、HPDD氦离子化色谱分析仪、FT-IR、HP-LC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计、P2O5微量水分析仪等专业的分析检测设备,从技术层面持续增强公司检测实力,成为公司新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工业气体的易燃易爆及潜在窒息等风险,国家将其纳入严格监管范畴,涉及生产、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等方面,行业资质壁垒较高。公司自设立以来,不断通过自主申请和收并购取得各类资质,确保了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先地位。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持有危化品经营许可证15张、食品经营许可证4张、生产许可证17张(涵盖药品、食品和安全类)、充装许可证19张以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5张。公司运输车队由超过300台危货车辆组成,拥有包括2类1项、2类2项、2类3项、3类、4类3项、8类共26种危险化学品承运资质,展现了公司全面的行业合规能力和服务能力。

  公司建立了规范的技术研发管理体系,强化研发项目的立项、开发控制、验收、成果管理、项目考核激励等环节的管理,最终保障技术研发的顺利开展。公司一直坚持以“技术引领发展”的理念,注重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并将创新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快速转化成果,为技术创新带来活力。公司现有研发人员140余人,经过多年的外引内培,已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和开拓性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团队成员长期在工业气体行业从事技术研究、工程项目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等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另外,公司不断引进行业高端人才,增加研发实力。近年来,公司引进了一批本硕博以上人才,其中包含具有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学位、多项电子半导体特种气体专有技术及多年生产运营经验的技术人才,以及氟、硅、氯、碳系列电子特气、电子材料的专业工程师,为公司研发生产电子特气产品及电子化学品提供技术支持。

  公司获评为“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通过创建电子特气、新材料、冷冻、超纯气体等创新平台,对电子特气、稀有气体提取、工业尾气回收提纯循环再利用项目和核心技术进行了有效的可研论证,为公司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20年1月,公司通过宜昌市科技局认定为宜昌市工业尾气回收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年12月,子公司浠水蓝天联合气体有限公司成功备案湖北省超净高纯气体新材料技术企校联合创新中心;2021年10月,公司备案宜昌市和远气体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通过研发平台大力进行相关技术研发,公司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研发项目开展技术研究。近年来,公司先后与湖北大学、三峡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进行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科技信息共享。2021年12月,公司与湖北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功能性硅烷及其衍生物材料研发中心,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23年2月,公司与三峡大学签订了一系列技术开发合同,建立氟硅电子特气及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翻开了产学研合作新篇章。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与三峡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合作在重点期刊已发表论文4篇。

  公司于2015年首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18年和2021年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子公司湖北浠水蓝天联合气体有限公司于2017年首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20年和2023年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宜昌金猇和远气体有限公司于2023年首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公司形成了丰富的技术积累,并在多个行业细分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公司不断将新技术进行成果转化,专利成果的转化率保持在90%以上,形成了雄厚的技术储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获得已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41项。另外,公司还参与编制了10项国家标准,拥有7项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证书。

  公司秉承“洞悉客户所需,超越客户所想”的服务理念,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公司专注于大宗气体和电子特气领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在物流系统方面,子公司湖北和远气体运输有限公司专注于规范化、专业化的危货运输管理,作为目前宜昌市最大的危货运输企业之一,曾获“宜昌市交通运输突出贡献企业”荣誉称号。近年来,公司加大车队规模以支持新项目的需求增量,持续强化安全第一理念和安全管理力量,不安全不作业,不安全不行车,管理团队和司机队伍均接受严格培训培养。公司物流网络覆盖广泛,并不断优化供应线路、合理调配物流车队及人员,在实现高效配送的同时实施24小时全程系统监控以保证运输安全。

  在供气方式方面,公司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瓶装、液态、管道供气以及现场制气等供气模式,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客户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全方位供气服务和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助力客户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并与客户共同成长。公司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为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所有发展阶段提供全方位、系统化、定制化的用气设施设计、建造、安装、运行等服务,并确保常规保养和应急服务响应,显著提高了客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增强了客户的黏性。

  在保供能力方面,公司在湖北省建立了全覆盖的终端销售网络,并延伸至湖南、安徽、江西等部分地区。公司以宜昌、潜江、襄阳、黄冈四大基地为中心,分别在武汉、黄石、咸宁、宜昌、荆州、荆门、襄阳、十堰等地建立了瓶装连锁公司,保证了连续不间断的供气能力。通过产能合理布局和与地方分销商深度合作,公司稳固了市场地位,保障了长期的生产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

  公司秉承“始终致力于保证客户用气安全、始终致力于提高客户用气品质、始终致力于降低客户用气成本、始终致力于优化客户用气方案”的服务宗旨,满足客户用气需求。公司产品多元化、质量可靠、供应稳定、服务及时,得到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和青睐,巩固了“和谐双赢”的客户关系,赢得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公司客户数量众多,整体客户结构层次稳定,与大量下业的代表性企业保持长期稳定供应关系,涉及行业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冶金、钢铁、石油、化工、食品、能源、照明、家电、机械、农业等基础行业以及光伏、光纤光缆、医疗、电子等新兴产业。其中包括有台基半导体、三安光电600703)、高德红外002414)、奇宏光电、天赐材料002709)、菲利华300395)、中国石化、中国船舶、中建钢构、东风汽车、方大特钢600507)、鸿路钢构002541)、比亚迪002594)、格力电器000651)、美的电器000527)、海尔电器、TCL、南玻硅材料、兴发集团、三宁化工、长江电力600900)、华润电力、星火化工、晶科能源、烽火藤仓、昱升光电、利达光电、武汉儿童医院、宜昌市中心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师傅、统一、百事、伊利、加多宝、汇源、银鹭等,被多家单位授予“优秀合作伙伴”荣誉称号,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公司还与众多中小型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客户单体的气体需求量较小,分布较为分散,国际大型工业气体企业的销售网络难以达到。公司凭借强大、稳定的供应保障能力、快速响应的物流配送体系以及较强的本地化市场开拓能力满足了客户对多品种气体的需求,在各个行业聚集了大量的拥趸客户,保证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公司以气体分离技术为依托,与部分工业园区达成供气服务协议,通过整合一个工业园区或几个邻近企业的用气需求,用管网连接,进行区域性集中供气,同时将园区内工业尾气进行回收、循环再利用,实现资源要素有效配置,降低工业园区内企业的整体成本,在工业园区域内形成物质的良性流动,打造节能减排、合作共赢的循环经济。

  在此基础上,公司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公司多年在气体分离、提纯、合成等方面积累的技术与经验,以宜昌化工园、潜江化工园的氟、硅、碳、氢、氯、硫等资源为基础原材料,打造电子特气、电子化学品、功能性新材料等全产业链循环体系,建设两大电子特气与功能性材料产业园,打造建设多种电子气体-化学品集中生产基地,具有资源化、规模化、集中化优势,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节能降耗和减少碳排放的目的,延长了产业链,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项目达产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形成公司新的园区化核心竞争力。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当前公司生产经营的气体产品种类繁多,涵盖了医用气体、食品添加剂、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标准气体、混合气,以及工业级液氨、氨水、氯化氢、盐酸、氯硅烷、硅烷偶联剂等,这些气体在生产、充装、储存、运输、装卸等环节均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公司目前的在建项目主要包括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等,涉及的作业种类较多,如高处作业、吊装作业、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根据全公司不同的作业环境划分,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有:①易燃易爆物质生产及运输、焊接或热切割等动火作业存在火灾爆炸风险;②中毒窒息物质存在中毒窒息风险;③使用切割机、车床等动能、转轴设备存在机械伤害风险;④设备运行、临时用电、使用带电设备作业等存在触电风险;⑤管廊维修、储罐防腐、巡检、高处作业等存在高处坠落风险;⑥危货运输、施工现场货运车辆及汽车吊进出存在车辆伤害风险;⑦钢瓶(含杜瓦)、叉车等存在特种设备事故风险;⑧设备检维修、吊装设备过程存在物体打击风险;⑨现场搭设的脚手架、围栏、深基坑等存在坍塌风险;⑩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过程存在其他风险。以上风险不能完全排除未来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

  应对措施:公司根据《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3034-2022)、《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危险化学品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导手册》等相关要求,建立了符合公司实际的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管理体系,按国家规定对产品进行了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持续检测。公司规定了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方法与职责,覆盖了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针对重要安全环保因素及重大危险源,遵循关口前移、源头预防、分级管控、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持续改进,从工程技术、维护保养、人员操作、应急处置、教育培训等方面制定管控措施,并组织定期检查。公司每年开展一次管理评审,评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与符合性。面对风险和机遇,公司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控制改善,利用新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理念,保持着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提高和完善,确保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旧错综复杂,公司所处的工业气体行业的下业主要是钢铁、化工、光伏、食品、能源、医疗、电子、照明、家电、机械、农业等众多行业。这些行业均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与宏观经济发展周期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总体发展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宏观经济环境出现波动、增速明显放缓以及境内外相关政策或法案的发布,可能造成下业周期波动不确定性加大,影响下业的景气程度,进而对行业内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产品品类丰富、客户分散且处于多个行业,不存在主要依赖单一下业的情况,但公司仍将面临因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主要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需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的变化,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研究,提升应对和应变能力,紧紧围绕国家鼓励的节能环保、国产替代、军民融合、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进行布局和发展。如公司在潜江化工园建设的氢气项目,则为打造氢能全产业链生态提供了支撑,有效解决了氢资源问题,成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实现“双碳”目标、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政府把工业气体作为危险化学品纳入监管,工业气体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都有严格的规定。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试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国发[2017]34号),气体类的工业产品由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转为实施产品认证管理,除《生产许可证》外,公司仍需要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政府部门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特种设备(气瓶)充装许可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药品生产许可证》等许可证书。公司在一个新的市场区域开展工业气体业务必须向政府部门申办上述相应的许可证书,这些证书的申请周期长则一年以上,较长的申请周期可能会使公司错失市场良机,甚至可能会使公司被迫改变或放弃原定的投资计划。

  应对措施:公司在岗位编制上专门设置了专人负责相关理及跟进工作,通过登记、更新证件台账,实时管理及监控有限期限,避免公司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目前公司及分子公司各类证件齐全,均在有效期限范围内。规范、齐全、有效的证件和资质保障了公司的合法合规经营,也变相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公司目前的生产成本主要为外购气体成本和包括料工费及能源动力成本在内的自产产品成本。其中,电力作为最主要的能源动力之一,随着国家电价改革措施的推进,在部分地区可能会给电价带来一定波动;而原材料和外购气体成本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如肥料副产盐酸具有较强的周期性,需服从主产品硫酸钾及硫酸钾复合肥的调剂,秋冬为旺季生产量极大,而春夏则属淡季需大于供,如果未来市场供应发生较大变化,价格波动超出预期,而产品售价又无法及时作出调整,不能有效转嫁至下游终端的话,公司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产品定价以市场调价为主,根据市场竞争与上下游供需状况灵活调整。采购方面,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建立稳固关系,确保采购稳定性。此外,公司持续扩展供应商网络,执行分级管理,以储备多元化供应商为主要措施降低风险,保障供应。公司还重视与供应商的交流合作,促进双方技术交流,确保采购与生产需求同步。通过发挥区位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丰富业务模式、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减少市场波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公司所处的工业气体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近年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国外行业巨头逐步加大在国内市场的拓展力度,同时国内气体企业也日益发展壮大,行业内的竞争渐趋激烈。随着空分设备向特大型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公司业务向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硅基功能性新材料等领域不断延伸,高水平的竞争将对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应对措施:公司将对标国际领先的气体公司,在现有的业务模式上补短板,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继续围绕气体主业,在气体的合成、分离、纯化、低温等核心技术上不断进行技术积累和创新,进行大型空分配套、稀有气体提取、电子级空分产品生产、液氮冷冻技术应用等产业的横向发展,进行工业尾气回收净化、电子特种气体及电子化学品研发生产、标准气体制备等方向的纵向延伸。在区域竞争上,面向全国和全球,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不断积累经验;在市场竞争上,公司培养了一支素质过硬、不断进取的销售团队,特别针对新进入的电子特气板块,大力培育销售新人;销售部门将秉承“服务至上”的理念,保障好客户的各方面需求,在物流、质量控制、供应能力方面做深做细,确保客户满意,不断进行完善和超越;在产品竞争上,站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高度,谋划布局、主动挑战,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引进专业人才,增加研发实力,紧密围绕气体产业多品种、多业务、多维度的模式实现综合性发展。

  中证中国东盟180指数报1738.05点,前十大权重包含OCBC BK等

  已有3家主力机构披露2024-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39.24万股,占流通A股1.12%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6.14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股东人数变化:半年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4-06-20)增长59户,幅度0.55%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返回列表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