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是镶嵌在洞庭湖西北岸上的一颗明珠。这里有“孟姜女”、“车胤囊萤夜读”历史人物传说,更有“关山烟树”、“洞庭鱼歌”、“嘉山日出”的自然风光。是湖南省一座小巧美丽的县级山水之城。
近年来,这里旅游、餐饮业异军突起,随之而来的环境保护问题日臻突出,特别是被餐厨垃圾为主的有机垃圾处理问题深深困扰。
围绕探索一条有机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的路子,津市市委市政府按照“分散式控源、发酵法减量”的思路,于2011年3月争取到中央财政部支持的餐厨垃圾微生物处理项目,当年投入建设当年就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成为湖南省首个推广应用这一项目的县级城市。
2011年3月,津市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津市市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环保、城管的市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财政局长、城管局长兼任正、副主任,并从财政、城管两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负责项目推广的日常工作。
紧接着津市市成立了“津市市有机垃圾处理运行管理中心”,并且制定《津市市有机垃圾处理运行管理中心管理制度汇编》。津市市环卫处专设2名分管领导对全市的设备点进行统一管理,每个月至少巡检4次。在设备投放的每一个点都配备1-5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每天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每天进行2次卫生清扫工作,以保证设备安放处干净和整洁。同时还配备了2名专业修理工,对设备出现问题及时进行修理。配备了专门餐厨垃圾运输车,保障垃圾及时转运到垃圾处理中心。
笔者现场看到,津市市环卫处为每一处有机垃圾生物处理中心统一修建了处理机房,外墙统一蓝色,融入自然环境,并统一标注“有机垃圾置换肥料集中处理中心”,远远望出,格外醒目。室内白色墙壁,看板统一上墙,标明本处理机房负责人员、职责、操作规定和垃圾分类要求 。
为了确保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顺利推进,津市市对有机垃圾处理工作进行整体谋划,按照“先重点区域,后全面铺开”的思路,拟在5年内购置大中型处理设备300台,对酒店餐馆,职工食堂、农贸市场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家庭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以上。
笔者踏访津市市大街小巷看到,所有有机垃圾置换肥料集中处理中心布点均选择在学校、农贸市场、旅游景区、新农村及牲畜屠宰厂等有机垃圾产生多的地方,这些地方不仅每天产生有机垃圾量大,还靠近水源三亿体育官网,如不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易造成环境恶化。
为及时有效防范旅游、餐饮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2011年3月,津市市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对宜兴市环保公司就地资源化生物处理项目进行调研,之后又率领工作人员对本市餐厨垃圾总量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对有机垃圾置换肥料集中处理中心进行了科学布点。津市市每天生产有机垃圾17.8吨 ,共需购买处理量100kg/天的餐厨垃圾生化机180台。
通过调研论证,津市市最终选择了江苏宜兴某公司的有机垃圾制肥设备。其核心技术就是利用高温嗜热菌群对高油脂、重盐分等多种有机垃圾通过发酵方式进行彻底处理,其特点是垃圾无需分拣、处理站点干净整洁,唯一产出物是有机肥。
为解决财力有限问题,津市市采用与“中国信达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合作的方式。第一期合作由他们购买价值1780万的100台设备租赁给津市使用,津市分6年还本付息,每年约300万元。
2011年6月,第一批次购买30台作为试点投入建设,到11月就全部建成运行。主要安置在市城区兰苑宾馆及城南、城北三个集中点,附近的餐厨垃圾通过垃圾运输车运往这三个集中点处理。
隆冬时节,笔者来到津市市兰苑宾馆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现场看到4台处理设备正在运作。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说,采用“发酵法减量”每台设备每天能处理100公斤餐厨垃圾,产出有机肥料5至10公斤,减少垃圾转运量90%以上。
2012年,津市市又第二批购入同型号设备30台,选择2个乡镇、多个机关单位、学校和农贸市场投入运行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状态,日处理餐厨垃圾3吨多,全市仅餐厨垃圾处理总量达到30%以上。
截止2017年底,津市市已购入100台设备,设立39个处理站,使之覆盖有机垃圾重点区域及各个乡镇集镇,形成示范效应。同时,成立了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行管理中心,从现有环卫工人中明确53人具体负责设备运行的监控管理,确保设备安全、高效工作;逐日登记垃圾添加时间、处理数量;清理、转移制成的肥料;定时测试菌种的繁衍生长状态等。该市财政按每台设备2.5万元增列城管局年度预算,解决设备运行费用及人员工资不足问题,并为管理中心配备了一台3吨的餐厨垃圾运输车,用于对餐厨垃圾进行转运。
目前,津市市将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推行到了全市每个乡镇,并在新农村(居)推行“户分类、村收集”的垃圾清运处理模式,在集镇、学校等人口集聚区投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和垃圾不出户。与此同时,该市加大财政投入,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修建农村有机垃圾就地处理站,建立专门的农村环卫管理机构,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出台《津市市农村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管理维护管理办法》,确保农村垃圾处理常态化运转、长效化运作。
“打蛇打‘七寸’,环境保护治源头”。津市市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共总结出五条成功经验。
一是堵住了地沟油源。如今,津市对餐厨垃圾进行微生物处理,也就是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让“地沟”中再也找不到制“油”的原材料,从而实现了“源头治理”的目标。如津市最大的宾馆——兰苑宾馆以前每年的“潲水”要卖一二十万元,现在,一桶“潲水”都没有流出宾馆大门。
二是防止了污染水源。随丢随弃的生产、生活垃圾一般都是有机垃圾,不仅污染地表水源,还会渗透污染地下水源。津市市对有机垃圾进行微生物处理,使生产生活垃圾不再四处漂流、不自然腐烂,从根本上解决了水源污染问题。津市灵泉镇神九堰是一个乡村旅游风景区,堰边有好几家休闲农庄,游人颇多,防止污染一度成为一个大难题。自从安装了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设备后,所有有机垃圾都被发酵分解成了有机肥,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目前,该景区的主景点神九堰始终保持着碧水清波。
三是控制了环境脏源。有机垃圾家家都“产”,让其随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影响环境显而易见;如果建立垃圾填埋场集中填埋,也会因常年腐烂污染空气、随雨水渗透污染土地,且运输、转运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如果进行焚烧,对大气的污染也不可避免。津市市对有机垃圾进行微生物处理,使其在全封闭的环境里发酵分解,让其既不能“上天”,也不能“入地”,只能成为有机肥,有效消除了环境污染源头。津市机械化屠宰场是湘西北最大的自动化屠宰场,每年屠宰猪、牛等牲畜3万多头,废水、下脚料等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屠宰场附近的水沟更是臭不可闻。自从安装了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设备后,该屠宰场周边的空气都变得清新了。
四是形成了有机肥源。有机肥自古就是农作物最好的“粮食”。津市对有机垃圾实行微生物处理,就是将有机垃圾置于专用设备内,人为创造发酵分解条件,用特制菌种使其分解发酵成为有机肥。津市现有100公斤型处理设备300台,年处理垃圾3700吨、产出有机肥近400吨,真正实现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五是增加了幸福感源。津市市自从推行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城乡居民又增加了一份幸福感。因为看不到遍地堆积的垃圾,养眼;因为嗅不到垃圾腐烂的酸臭味,养脑;因为喝不到垃圾污染的水,养胃。津市市实行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成了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又一个源头。